隨著玻璃制品在建筑、裝飾、電子等行業的廣泛應用,玻璃蝕刻工藝成為提高產品美觀性和功能性的關鍵步驟之一。然而,在蝕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重金屬離子及氟化物等有害成分,如果未經妥善處理直接排放,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開發一套有效的玻璃蝕刻廢水處理與回用系統對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至關重要。
一、玻璃蝕刻廢水特點
玻璃蝕刻廢水中主要包含以下污染物:
- 酸性物質:如氫氟酸(HF)、硝酸(HNO3)等;
- 重金屬離子:如鉛(Pb)、鎘(Cd)、鉻(Cr)等;
- 氟化物:由于使用氫氟酸進行蝕刻而產生;
- 懸浮顆粒:包括未完全反應的硅粉和其他微小顆粒。
二、玻璃蝕刻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1. 預處理階段
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廢水中的大顆粒雜質和部分油脂,通常采用格柵過濾、沉淀池沉降等方式。此外,還需調節廢水的pH值至適宜范圍,以減少對后續處理設備的腐蝕風險,并為化學處理創造條件。
2. 中和處理
在此階段,加入堿性物質中和廢水中的酸性物質,同時促進某些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的氫氧化物沉淀。需要注意的是,針對含氟廢水,需特別注意調整pH值,因為過高的pH值可能導致氟化鈣溶解度增加,影響除氟效果。
3. 化學沉淀法
根據廢水的具體成分,選擇合適的沉淀劑與重金屬離子發生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沉淀物,從而將其從廢水中分離出來。這一過程需要精確控制pH值以確保最佳的沉淀效果。
4. 氟化物去除
對于含氟廢水,可采用投加氯化鈣或石灰乳的方法形成氟化鈣沉淀。此外,也可以考慮使用吸附材料或膜技術來進一步降低氟化物濃度。
5. 深度處理與回用
經過上述處理后,廢水還需經過深度處理才能達到回用標準。常用的深度處理方法有超濾(UF)、納濾(NF)和反滲透(RO)等膜分離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小顆粒、細菌及大部分溶解性鹽類,保證出水質量符合再利用要求。
玻璃蝕刻廢水處理及回用是一項復雜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涉及多個環節和技術的選擇與優化。通過科學合理的工藝設計和嚴格的運營管理,不僅可以大幅降低企業的用水成本,減少對外部環境的影響,還能顯著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促進企業向綠色制造轉型。未來,隨著環保法規日益嚴格和技術不斷進步,更加高效節能的玻璃蝕刻廢水處理回用方案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來自荷蘭外商投資的環保企業,于2011年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成立,致力于為工業廢水處理提供完整的循環利用及零排放解決方案,業務板塊涵蓋EPC工程、提標改造、污水站運維等。
2021年3月,依斯倍申報的依斯倍化學品加藥系統T1950032在2020年蘇州市工業設計產品優秀獎評選中,憑借突出的產品創新、設計、研發能力,榮獲蘇州市工業設計產品優秀獎,同時榮獲工業廢水處理領域“領軍企業”稱號,依斯倍多個廢水零排放示范項目案例成功入選《蘇州工業園區低碳優秀案例匯編》,同時依斯倍環保還參與了國家《電子行業廢水廢液深度處理及資源化關鍵技術標準》的編制。11月依斯倍廢水處理循環利用技術有機管式超濾膜設備被國家工信部納入《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2023年)》。2024年被蘇州工信局認定為年度蘇州工業設計中心,2月榮獲蘇州工業園區年度經濟貢獻突出獎。2025年依斯倍高鹽廢水資源化利用裝備(有機管式超濾膜)成功入選江蘇省節水設備(產品)和技術目錄。
【責任編輯】: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www.qyboruidatong.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表面處理含銅廢水處理回用工藝
下一篇: 鍍鋅廢水處理回用工藝
準確評估 改善環境 提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