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半導體、集成電路、PCB線路板、液晶顯示等制造過程中產生大量電子廢水。該類廢水成分復雜、污染物種類繁多,主要包括酸堿物質、重金屬(如銅、鎳、鎘、鉛)、有機溶劑、氨氮及微量有毒物質,對水體和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實現電子廢水的有效處理與資源化循環利用,已成為電子制造企業綠色轉型的關鍵任務。本文將推薦一家電子廢水處理公司——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看看他們是怎么處理電子廢水的。
一、電子廢水的主要來源與特性
1. 主要來源
清洗工序:晶圓切割、蝕刻、電鍍后清洗;
顯影與剝離:光刻膠殘留物;
電鍍與化學沉積:含重金屬離子;
研磨與拋光:含硅粉、金屬顆粒等懸浮物。
2. 廢水特性
成分復雜,含有多種污染物;
重金屬濃度高,具有毒性和生物累積性;
COD波動大,部分廢水可生化性差;
水質水量變化頻繁,處理難度大。
二、電子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為實現電子廢水達標排放與高效回用,通常采用“分類收集+預處理+綜合處理+深度處理+膜分離回用”的系統工藝:
1. 分類收集與預處理
將含重金屬、有機物、酸堿等不同性質廢水分別收集;
針對性預處理:
重金屬廢水:通過化學沉淀(石灰/硫化鈉)、離子交換或吸附去除;
有機廢水:采用高級氧化(芬頓/Fenton、臭氧氧化)降解難降解有機物;
酸堿廢水:中和調節pH值,防止腐蝕與結垢。
2. 綜合處理
生化處理(如A/O、SBR)用于去除COD、氨氮;
MBR(膜生物反應器)提升出水水質,便于后續深度處理。
3. 深度處理與回用
超濾(UF)去除殘余懸浮物;
反滲透(RO)脫鹽處理,產出高品質回用水;
回用水可用于設備冷卻、沖洗、純水制備原水等環節;
濃水經濃縮后進行蒸發結晶或交由危廢單位處置。
電子廢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是推動電子制造業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通過技術創新、系統優化與政策引導,構建高效、智能、資源化的廢水治理體系,不僅有助于企業降本增效、合規運營,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
【責任編輯】: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www.qyboruidatong.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半導體廢水處理循環利用公司
下一篇: 噴涂廢水處理循環利用公司
準確評估 改善環境 提升經濟效益